首页
搜索 搜索
聚焦

以“鹿娃剡行”课后服务项目推动“五育融合”

2023-04-19 10:57:24 中国教育电子报

嵊州,简称“剡”。学校聚焦厚重的剡地文化,从古城建筑、非遗工艺、革命文化、家风家训四大领域出发,开发了相应的四大项目。

鹿娃游剡城老剡城历史悠久,有许多古建筑,如三国时期的古城墙、南朝梁天监时期的应天塔、宋朝的城隍庙和清朝的溪山第一楼。学校位于城中心,在一、二年级开设了“鹿娃游剡城”课程,引导学生在徒步行走中看看、画画、拍拍、量量家乡古建筑,感悟家乡人民的智慧和辛劳,激发学生爱剡城爱家乡的情感。

鹿娃访匠人嵊州民间工艺种类丰富,特色鲜明,有90多项非遗项目。为此,学校在三、四年级开设了“鹿娃访匠人”课程,选取了竹编、越剧服饰、泥塑、剡藤纸4项非遗工艺,带领学生寻访民间工匠,了解家乡传统工艺,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、发展劳动素养。


【资料图】

鹿娃走红路为传承红色基因,学校在五、六年级开设了“鹿娃走红路”课程。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段,将红色研学分为“辛亥风云、红色火种、抗日星火、黎明曙光、奋斗探索、走向明天”6个主题,建设了6个研学基地,沿着党的足迹,重走红色之路,寻访英雄人物,让“星星之火”代代相传。

鹿娃承家训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学校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了“鹿娃承家训”项目课程,组织各班开展寻姓氏聚集地、访名人后裔、解读姓氏家训等研学活动。

依托课后服务,构建三类课型

行前导学课校内课后服务时段,学校开设“行前导学课”,帮助学生了解研学主题、内容,完成小组分工、任务单领取、研学线路设计等前期活动。

行中研学课周末,学校开展“行中研学课”。学生以班集体或小队的形式前往研学基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,学校将相关项目引进校内,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内实践苑、泥塑馆、烘焙室等场地研学。

行后交流课研学结束后,学校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课:以主题队会的形式交流心得体会,以实践课的形式制作或展示作品,以美术课的形式进行绘画和展示,等等。

基于实践反思,编制三套学材

精编“剡行”实践手册根据学习实践需求,学校成立了4支课程开发团队,编写了《鹿娃游剡城》《鹿娃访匠人》《鹿娃走红路》《鹿娃承家训》课程实践指导手册,供师生学习借鉴。

创编“剡行”研学单学校根据学生的研学需要,编写学生活动研学单。学生根据研学单,了解研学主题、研学目标和内容,记录自己或小队的研学足迹。

巧制“剡行”云课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,学校探索“云课堂”,结合前期积累的素材,制作了系列微课,通过校园电视台、班级钉钉群推送给学生学习。

基于多维评价,搭建三大展台

过程性展示平台学校开辟“鹿娃剡行”研学主题墙,展示各中队的研学照片;校园电视台每月推出一期“鹿娃剡行”研学新闻,展现各中队的研学活动;每个中队每完成一项研学项目,就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报道,向社会宣传。

成果性展示平台每年艺术节、体育节,学校都设立“鹿娃剡行”研学成果展示平台,如“小小泥人宓”“小小竹编展”等,展示研学成果。

表彰性展示平台每学期末,学校从“参与态度、学习过程、收获成果”三个维度评比“研学之星”,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,给获奖学生佩戴奖章,激发学生的积极性。

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,学校逐渐形成了“文化寻根、工匠体验、红色铸魂、家训传承”等研学项目,打造了独具家乡文化特色的“剡行”研学文化圈。“鹿娃走红路”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,“鹿娃访匠人”被评为绍兴市精品课程,“鹿娃剡行”入选绍兴市精品课程群。“鹿娃”们在行走研学的历程中,既了解了本土优秀文化,增强了身体素质,又培养了探究能力、审美素养和工匠精神,同时激发了对家乡的认同感,“爱剡”情怀厚植心间。

“鹿娃剡行”课后服务研学项目自实施以来,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,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,在全市有了较高的知名度。2021年,学校被评为嵊州市“鹿娃剡行”特色学校,课题成果获绍兴市一等奖;2022年,学校在全市召开了成果推广会,《中国儿童报》《德育报》《浙江教育报》《浙江青年报》和浙江教育网络电视、绍兴电视台、浙江新闻网、浙江教研网等媒体都进行了专题报道。